近日,瘦身加剧。余额宝宣布:


将设置每日申购总量,即单日实际申购达到设定额度时,当日不再受理申购申请。在此期间自动转入功能暂停执行,用户可在次日9点尝试手动转入。


余额宝提示称,此举为防止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规模过快增长并保持长期稳健运行。


把大把的资金往外推,对自己够狠的!


2014年起,整个市场都在跟余额宝说再见,结果余额宝挥挥手加速朝我们奔来。2017年,整个市场都已习惯余额宝,他却挥挥手离我们越来越远。


是市场无情,还是马云无义?抑或是风险的追逐。



01


天弘基金官网31日发布公告称,自2月1日起,将设置余额宝每日申购总量,即单日实际申购达到设定额度时,当日不再受理申购申请。


此次调整的时间暂定在2月1日至3月15日。在此期间自动转入功能暂停执行,用户可在次日9点尝试手动转入。


也就是说,曾经的“屌丝理财神器”余额宝,现在也是要靠抢的了。每天早上9点发售,申购时间太晚可能会因为余额宝当日总量已满,无法申购成功。


当然,对于更多的理财人群来说,不过就是拿着白菜价的本金,操着白粉的心。为了赚那一块钱的利息,还得定个闹钟。


余额宝提示称,此举为防止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规模过快增长并保持长期稳健运行。


这个提示,我们都已经不陌生,因为几乎出现在过往“瘦身”的每一次公告里。


2017年5月26日,天弘基金发布公告:将个人交易账户持有额度上限调整为25万份,已有存量不受影响。


2017年8月11日,天弘基金表示,自8月14日起,个人持有余额宝的最高额度调整为10万元。


2017年12月7日,天弘基金宣布,将余额宝单日申购额度调整为2万元,即对于投资者个人交易账户单日累计超过2万元的申购申请将不予受理。


相比前三次的调额,这次的总量限定显得更加疯狂:有钱有额度还不行,得靠抢时间!



02


在年底,这个一年中资金往来最密切、最需要冲业绩的时候选择瘦身,多半是被迫的。


一方面,普通群众的年终奖无处安放,想找个地方放几天,又能随时取出来发发红包,余额宝难免迎来短期的资金流入流出高峰期。


另一方面,节前银行放贷收紧,有借钱为公司平账,也有借钱还债的,这段时间将会有大量的机构资金与个人资金流入民间金融市场。


一旦有点其他利益引诱,净流出太大了!


先从源头抓起!为了预防规模过快增长,应对“年末冲高”效应,余额宝提出:单日总额限定!


顺便,在申购意愿上就加了一道门槛:你都愿意花时间抢申购了,短期内赎回意愿不一定强。


实际上,余额宝“瘦身”是为了防范风险这点,并没有骗我们。比如说,流动性风险。


从基金本身来看:


以往,在绩效考核和年终奖的双重压力下,基金公司普遍会在年底进行营销冲刺。特别是2016年底以来,委外资源加入,越来越多机构入场。


机构入场,可以带来大量资金,当然也带来大量风险。毕竟多几个大客户,主动权都在他们手中了。


机构客户一旦集中赎回,流动性压力剧增,甚至有基金因为集中赎回导致亏损的情况。


大客户来了有限额挡着,所以,很多基金对机构的态度,从不限购不限量成了申购规模达到一定级别以上要单事单议。


当然,最直观的,余额宝的不限额不限购,成了100万份,再到后来成了25万份,又成了10万份。


而另一方面,余额宝的每次瘦身,存量规模不受影响。机构们心理明镜儿似的:一旦赎回,就要履行限额的规定。


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活期变长期。


除了风险,当然还关乎利益。一旦用户快进快出,基金经理哪敢轻举妄动,万一哪天就流动性风险了呢。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大面积赎回,基金经理只能选择周期较短的产品,更高收益的项目只能擦肩而过。


从整个金融市场来看: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余额宝规模已经稳定在1.5万亿元左右,仅去年上半年,天弘基金就增加了6736亿元,一个月增加1000多个亿。


如果不是因为限额,直追2016年中国银行的个人个人活期存款平均余额1.63万亿元只是一两个月的事情。


资金越来越集中,而余额宝又不是银行体系管得了的事情。一旦被大量效仿,货币基金的风险难以控制。


不管是钱还是活下去,货币基金都得选择瘦身啊,更何况枪打出头鸟。余额宝这些年太显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