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是传统信用卡的终结者呢?答案可能是苹果。
乔布斯的苹果手机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概念,如今,库克带领下的苹果准备重新定义信用卡和互联网信贷关系。
美国时间3月25日,苹果公司在美国举行了春季发布会。苹果这次会上推出了一个足以革新一个行业的产品:苹果信用卡(APPLE CARD)。
手机巨头定制钛合金信用卡
苹果对这种卡定位颇高,在演示文件中,苹果强调,“APPLE CARD”是苹果公司,而不是银行推出的一款全新信用卡。
在这款新产品上,苹果对传统信用卡进行了革命性的重构,让其完全体现苹果产品一贯的三大原则:简单、透明和私密性,当然还有安全性。
苹果强调,这也是第一张“鼓励消费者尽量少支付利息”的信用卡。
这是一张苹果手机钱包里的虚拟卡,你可以用苹果手机随时随地完成支付;你也可以选择苹果设计的钛合金实体卡,在全球各地没有苹果支付设施的地方,也可以刷卡支付。
为了鼓励用户使用,苹果还祭出了最大福利,使用苹果信用卡购物,可以得到1%-3%的现金返利,而且每一笔消费都有!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卡由高盛银行盐湖城支行发行,这也是高盛银行发行的首张个人消费信用卡。
高盛集团CEO大卫·所罗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苹果的Apple Card改变了用户的信用卡体验。
每一笔消费都是透明的
使用过网络支付的估计都会吐槽,传统信用卡账单中,你只能看到一个数字,有时候会有商家名字,有时候只有消费金额;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支付,信用卡账单里只会显示一个数字。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买了什么。
苹果信用卡不同,它想让你看清楚自己的每一笔消费。仅需轻轻一点,具体商家就会在地图上显示出来。
不同消费类别用不同颜色归类,休闲娱乐用粉色,食物用棕色,购物用黄色……一目了然
每天、每周或每月的消费都有清晰的统计,供用户随时查阅。
支付宝有个年度账单,每年都会帮用户做下年度开支总结。但是日常账单就没有这么详细的统计表了。
现金返利最高3%,全世界通用
当然,苹果爸爸也知道,要吸引用户,还是要靠实实在在的福利。所以,苹果推出了重磅武器:消费现金返利。不是返积分,也不是月结,不玩套路,直截了当的现金日结。
具体返现政策是这样的,用苹果信用卡在苹果商店消费,比如买音乐或游戏、云储存服务之类的,均可返3%现金;
日常使用苹果信用卡在线上或线下支付,例如亚马逊、超市,商场、咖啡馆、餐厅等,均可享受2%的现金返现。
另外,如果有的商店不接受Apple Pay支付,用户可以使用苹果信用卡实体卡支付,依然可以获得1%的现金奖励。
最重要的是,返现上不封顶!上不封顶!上不封顶!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用过信用卡的人都知道,一般银行在假日偶尔会推出境内境外购物返现奖励,但一般都有上限,或者附加各种条件,拿到返现基本要靠拼人品。
比如,广发信用卡年初推出一个“境外消费返现活动”,要求用户在每月报名时间内通过广发银行信用卡官方客户端“发现精彩”APP进行报名(名额有限,报完为止)。报名成功后,当月境外线下(含港、澳、台地区)使用广发银行信用卡进行实体卡POS刷卡消费,单笔满人民币500元(或等值70美元)及以上的,有机会享该笔消费金额6%的返现,每名客户每月最高返人民币600元(或等值85美元)。
信用卡返现大部分套路都是限定名额、限定返现上限,有时更坑的是,要消费满一定笔数才有机会抽取一笔返现。例如,2018年中国银行信用卡发起的一个境外消费返现活动,规定境外线上或线下交易,单笔满 600 元的交易,每 5 笔可抽1 笔返现 6%,每人每月最高返现 600 元。
举个例子说,如果你境外消费了5笔,平均每笔20000元,那么可返现1200元。如果银行很可能套路你,抽中你消费金额最低的一笔,返给你几十块打发你。
如果使用苹果信用卡,返现金额以2%计算,那就是2000元。
美国很多商家都会给会员现金返利。但像苹果这么大方的不多。例如,美国著名的会员制商场COSTCO给予黑卡会员每笔消费金额2%的返现,但黑卡会员每年要支付120美元会费,且年度返现上限为1000美元。
而且,costco只和一家银行发行联名卡(目前是花旗银行),这张卡在Costoco之外的商家消费没有返现奖励。
互联网公司在返现上也一样充满套路。例如,微信和支付宝都有消费抽红包的激励政策,但消费100笔能抽中一笔就算不错了。每次不管用户消费多少,红包都只有几毛钱。
所以比较起来,苹果信用卡的消费返现政策确实击中了传统信用卡的痛点,且应用场景遍布线上线下,目测应该会有一大波信用卡用户转投苹果。
苹果革新借贷话术:劝你少借钱
大多数信用卡及消费金融公司都会竭尽所能向客户推销分期付款,账单分期等业务,或者诱导客户提前消费,甚至过度消费,以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息。不过,苹果信用卡抛弃了这套老旧话术。苹果告诫信用卡用户,节省利息最好的方式是每月还完全部账单。如果用户确实无法一次还清,苹果会帮你算帐,计算下分几期偿还利息最低。
此外,苹果信用卡也不收取任何费用,包括年费,取现费用,或者透支费用。更难得的是,晚还或者错过还款日,苹果信用卡不会像传统信用卡那样,加收罚息或滞纳金,只会按天数正常计算利息。
利息方面,苹果披露的借款利息为13.24%—24%之间,美国信用卡平均年化利率为18%。
信用卡无卡号和签名,无盗刷隐患
苹果创新了实体信用卡的呈现方式,钛合金卡片上没有传统信用卡的数字卡号,背面亦没有CVC码,无需签名。
每次支付时用户手机都会收到及时通知,如果用户对任何一笔支付有异议,可以点击下方的“报告问题”,苹果会负责核实,如果是他人盗刷,用户无需偿还。
苹果支付的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用户申请信用卡时,苹果手机钱包里会即时生成一个永久卡号,并储存在手机里。每次支付时,用户需要通过Face ID或者Touch ID授权,随后手机钱包会自动生成一个一次性的动态验证码。所以即便别人拿到了你的手机,也无法用来支付。
实体卡同样安全,因为卡片上没有卡号,根本不用担心丢失或被盗。如果实体卡丢了,只需要挂失冻结,再在苹果手机钱包里申请补办一张新卡即可。
隐私保护:不与第三方共享用户数据
苹果承诺,用户信用卡的所有交易历史及数据均储存在用户手机钱包内。苹果信用卡的合作伙伴高盛银行亦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分享或兜售数据。
还款日灵活
每家银行信用卡还款日都不一样,这让持有多张信用卡的用户很头痛,有时难免忘记还款日造成逾期。苹果信用卡很简单,将每月的最后一天定为最后还款日,当然,用户也可以自己设定单周或双周还款。苹果亦鼓励用户尽快还款,以减少应支付的利息。
在还款到期日之前,苹果会提前发信息提醒用户及时还款。
不过,坏消息是,苹果信用卡今年夏天上线,最初仅面向美国境内申请者开放。因此,中国苹果用户暂时还无法使用这一产品。
移动支付市场的红海竞争
苹果推出信用卡服务的背后,是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正加速扩大。
据Juniper Research统计,2018年,全球移动设备非接触式支付用户数量为4.4亿,全球非接触式支付交易额高达1万亿美元。
到2020年,移动非接触式支付用户将超过7.7亿。其中,包括苹果、三星和谷歌在内的设备厂商的用户将达到4.5亿,而苹果将占全球手机厂商非接触式支付市场份额的50%。
Apple Pay推出已有4年多的时间,截止2018年,已有43%的苹果用户开通了ApplePay,总用户数量达3.83亿。但在客户黏性上,苹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此次苹果推出信用卡,从线上和线下进一步扩宽苹果支付使用场景,并切入线上借贷领域,未来的盈利前景诱人。
当然,苹果在移动支付领域也将遭到竞争对手的有力狙击。
拿信用卡来说,电商巨头亚马逊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亚马逊信用卡,这张卡没有年费,且在亚马逊购物有5%的返现。在中国,亚马逊也联合广发银行推出了一款类似的Prime信用卡,只不过返现变成了“最高2%”,境外消费1%返现。
美国线下零售巨头也大多都拥有自己的信用卡体系。Costoco就不用说了,只接受一家合作银行的联名信用卡。另外一家连锁商场Target.com 拥有自己的REDcard红卡信用卡,持卡人在商场消费可以获得5%的返现。
沃尔玛为了抵制苹果在支付,也在2015年推出了WalmartPay手机支付工具,并在其全美门店推广。